我区10人喜获北京市劳动模范、8人喜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百年征程,劳动者坚守初心、凝心铸魂,奋进者融合发展、突破先行,广大劳动者在怀柔这片热土上努力奋斗、不断创造、无私奉献,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市总工会隆重表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最美践行者。我区10人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8人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他长期致力于高功率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他带领所在团队制定的ISO 23493:2020《金属材料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规范》国际标准是我国焊接标委会30余年来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焊接标准,实现了我国焊接标准从0到1的突破,并被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采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采用“中国方案”解决国际焊接技术难题的能力。他主持多项焊接装备的研制,成功应用到工程机械、煤矿机械、石化、轨道交通等领域,解决了核心部件的焊接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先进焊接技术成果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转化和应用。

  他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机”专项、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发分析测试方法30余项,研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20余种,突破了高纯金属等关键有色金属材料成分标准样品的均匀化制备与定值分析技术,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担任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委会委员等职务以及多个ISO分技术委员会的注册专家。他注重青年骨干人才教育培训,为打造出一支在国内有色金属分析检验测试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标准化研究团队,提供了人才保障。

  他长期致力于国内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累积了多项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和原创性学术成果,在极端环境物性测量系统、低温压电位移台及闭环控制管理系统等领域获得了多项创新型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基于具有磁电耦合相应新型铁电体的低温原位振动探测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低温强磁场综合物性测量仪”等。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仪器公司长时间垄断,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多场科技公司是国内在极端环境下唯一有能力提供全套纳米级运动控制方案的团队,极大支撑了国内多个工业领域的高端设备发展。

  公司成立以来,他深耕核心研发技术,构建一体化产业链,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独角兽500强”等称号。2024年建成全国首家“北京中药制剂CDMO共性技术中心”,与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60余家三甲研究型医院及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医疗机构制剂科研成果转化,研发创新药物,发挥首都在全国中医药科研服务产业的引领带头作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创新成果惠及上下游产业链,为中医药守正创新注入强劲动能。他发挥产业链优势,与乡村振兴深层次地融合,以怀柔区对口帮扶地为先导,布局全国近300家道地药材基地,展现非公企业社会价值,为中医药振兴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他主导奥瑞金从传统金属包装制造商向“综合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公司多年位列中国包装行业百强企业(金属包装领域)第一名,荣获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认可。他积极推动差异化产品研究开发、带队突破覆膜铁环保材料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主导研发金属包装可变二维码技术,实现产品追溯与消费互动融合,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他主导发布企业ESG报告,推动企业建立绿色生产体系;实施包装轻量化和“CAN TO CAN”循环再生模式,引领行业绿色化转型;积极地推进奥瑞金布局新能源精密结构件业务,树立行业标杆。他积极履行区政协委员职责,推动行业标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他瞄准国际前沿领域,聚焦含碳资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开发出了国际首创、高活性、高产油能力、强抗磨损性能以及低甲烷选择性的高温浆态床铁基催化剂及工业生产成套技术,实现了国际领先的高效铁基催化剂从关键基础科学突破、工艺开发到工程化放大和工业应用的全流程,为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走向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实现了工业铁基催化剂的放大生产,开发并建成投运了千吨级的工业示范和万吨级的商业化催化剂生产装置。他坚持原创技术探讨研究、升级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卡脖子”短板问题,培养出一支国内外领先的优秀煤化工技术人才队伍,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长期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和行业研究工作,牵头承担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推动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统筹策划政府重点项目5项,协同30余家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她发挥创新中心平台作用,服务行业企业近200家,2020和2024年平台考核结果“优秀”并获得1000万元资金奖励。她组织及参与有关标准项目近30项,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模组产品规格尺寸》入选2021年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案例;连续7年以第一执笔人身份发布动力电池行业年度报告,创新联盟行业影响力一天比一天突出,为推动行业的高水平发展贡献了力量。

  她从事电力设备生产工作25年,为智能装备生产模式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型、产品工艺技术革新以及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担任公司数字化车间、新能源产线建设、信息化项目生产负责人,通过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化绿色生产。她与团队研制出“线束模板”解决公司装配低效招工难的重大课题,参与多个研发项目,与团队研发的“可调节的短路故障触发电路”解决了定值写入难容易错的问题并获发明专利。她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现任京津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首批专家,服务于三地技能人才协同发展,为我国智能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自2004年他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他全身心投入村庄建设,用行动诠释基层干部的担当。他建立详细台账,创新提出“村民自主拆除、村集体以奖代补”政策,带领村干部、党员及亲属率先自拆40户违建,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仅用3个多月就顺利完成4600余平方米违建拆除,成功打造北房镇首个无违建村。他每日钻胡同、进大棚,了解村民需求,带领村民全方位美化村庄环境,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柳彦国带领村民成立众垚源农产品种植(北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和大棚种植绿色果蔬,打造“衣食在周”特色品牌,拓宽销售经营渠道,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他长期活跃在汽车及发动机制造领域,是生产现场的技术能手,是提升生产效率的专家。他推广阶梯化管理,培养班组骨干人员,增强员工的业务经验,提升个人管理能力,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效率,成功培养20余名高技能人才奋战在公司各领域。他带头推进技术创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13项,技术改进139项,带领团队持续优化改善,消除瓶颈,提升工作效率,人员饱和度从60%提高到85%以上,线%以上。他依托创新工作室建设,组织并且开展培训200余场,积极推动人才成长计划,操作人员从一人一岗,培养为一人5岗,为生产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要从事智能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长期深耕科研一线,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跨越式发展。他承担5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攻克计算与成像融合应用难题,成果大范围的应用于医疗内窥成像、精密检测和光学载荷等多个领域,研制出国内首台毫米级微细高清立体电子内镜。他牵头组建智能成像中心专业实验室和中科内镜科技有限公司,与总医院、广州国家实验室、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医疗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联合攻关,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他牵头编写《内窥图像大数据技术服务精准医疗研究与探索》,为内窥成像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他长期致力于扫描探针显微学和量子传感方向的研究,坚持基础研究与尖端仪器研发的协同创新,在推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新性发展了高阶静电力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在氢原子成像方面的限制,将空间分辨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与怀柔企业合作完成整机国产化,打破了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他利用国产扫描探针显微镜在水科学领域取得系统创新性成果,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低维水/冰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新奇效应,澄清了受限水反常特性的物理根源,为海水淡化、水解制氢、防结冰等应用领域提供全新策略或思路。

  他长期从事航空领域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是装备可靠性设计与验证、失效机理分析及可靠性提升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奔赴多地,深入各类系统和产品研制一线,牵总完成多型装备可靠性技术支撑,力保关键研制节点。他坚持创新,持续突破关键技术,牵头推动可靠性数字化试验等前沿技术发展,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奖,为装备高可靠正向研发提供关键方法和数据支撑。他参加中国航空研究院首期“青马工程”培训班,不断的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同时,在“急难险重”任务现场建立临时党小组,提升团队凝聚力、鼓励攻坚克难,不断探索以党建促业务的融合发展模式。

  从传统刑事案件侦查打击,到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他常年扎根刑侦岗位一线,牵头组建区反诈中心,“打防管控建”持续发力,累计抓获涉诈人员800余名;探索固化以“五个三”机制为关键举措的反诈宣防新模式,凝聚“全民反诈为全民”的磅礴力量,2024年度实现了电诈案件发案及群众被骗损失同比下降63.4%和67.5%。他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要,将反诈工作与现代化治理、网格化管理有机融合,提升见警率、管事率,争当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的贡献者。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8次,荣获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员各1次,获评2024年度“北京榜样·最美警察”荣誉称号。

  他先后两次参与“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绿化景观提升项目,负责城区外围14条道路、11个地块绿化工作和4个节点的花坛摆放,全力为“一带一路”会议顺利召开保驾护航。他统筹推进怀柔区创森工作,编制了《北京市怀柔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设计》《怀柔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并且开展创森宣传,加强创森资料收集整理,按照评比要求对标对表,制定《2021年怀柔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和《2021年怀柔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清单》,多次召开会议推进相关工作,为考核验收准备好。2022年11月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怀柔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她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8年,从始至终坚持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聚力突破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生动讲述怀柔科学城的飞速变化;紧密围绕国际会都、中国影都建设,大力宣传北京国际电影节、“来影都过周末”等重要活动,有效提升了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的国际影响力。她策划制作的“见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大型专栏及“展翅腾飞看怀柔”“有一种生活叫怀柔”等民生新闻系列报道,反映基层新气象,更反映出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日子。她负责的新闻编辑部获评2021年度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她坚守新闻理想、深入新闻一线,为大众带来了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他坚持“四+”学习模式,打造“法治先锋 政·议为民”党建品牌,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牵头编制了《“十四五”时期怀柔区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等法治规划文件,建成规范化行政执法信息公示专栏,开展多频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组织精准化行政执法培训;他带头研究起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细则》等文件,推动各单位自觉履行重大决策和文件制定法定程序,有效保障区政府依法决策。他充分的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建立全市首家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加大案前释法调解力度,约70%的申请人在进行咨询后未进入行政复议程序,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以实际行动全方面推进法治怀柔建设。

  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理念,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总结出“五步六项”工作法,提炼出“八要八不要”工作原则,倾听群众意见,积极化解矛盾,高效办理群众诉求,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他深入贯彻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投身中国影都建设,严抓施工扬尘、道路遗撒、露天烧烤等问题。他深入一线与施工公司和餐饮门店一同研究落实“精准投入、有效环保”的工作理念,还编写“顺口溜”,积极开展燃气安全知识宣传。他注重管理创新,推动新办公场所启用、新执法装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深入开展“六大工程”,打造了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为维护城乡环境整洁有序、营造安全稳定的消费环境和经营环境做出了贡献。